前言

总以为自己这次慢慢学会了放松心态,能像风一样自在地吹过日子,却总在不经意间,被突如其来的压抑感迎头一击。就像刚准备伸个懒腰迎接阳光,天空却突然飘来一朵阴云,即使轻飘飘,却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。

回忆的反噬

大概,生活的底色就是失落吧。不是轰轰烈烈的那种,而是像灰蓝色的雾,薄薄地缠着,甩不掉也不刺眼。毕竟,没有期待的人,是不会失望的。久而久之,就好像活成了个“空心人”——看着世界喧闹,心里却毫无波澜。总想试着对别人热情一点,把自己的温度递出去,哪怕只是一句热乎的话。但回应常常是冷淡或退缩,像伸手去捧阳光,结果却只是抓了满掌空气。那种不合时宜的热情,最终只会换来更深的疏离感,于是学会了沉默,也习惯了冷漠。

彷徨、失落

总有人站在“成功”的彼岸,回头呵斥着挣扎的人:“别人那么优秀还在努力,你没结果,是因为你不够拼。”说得轻巧,仿佛所有的努力都能换来等价的回报,仿佛命运这事,只看力气,不问起点。可他们不知,有时候,努力只是一个过程,不一定通往你想要的终点。有的人奋力划桨,却始终逆水而行;有的人只顺流而下,却已抵达彼岸。而同样的一句话,从别人嘴里说出,是善意的调侃,是“开个玩笑”,是“你太小题大作了”;从自己口中说出,却可能变成冒犯——仿佛身份不同,说话也得分重量。语言有温度,也有方向,它总是更愿意朝着高处的那一边轻飘飘地落。
在学校里,在家人面前,总是规训着要演好那个“轻松又快乐”的角色。嘴角挂着笑,像是随时准备上场的演员,台词熟练,表情到位。明明心里波涛汹涌,表面却要风平浪静,仿佛一点点皱褶都会惹人不快。有时觉得自己像是被玻璃罩罩住的灯泡——从外面看,是亮着的,温暖的,可没人知道,灯丝已经快烧尽了。累的时候,只能自己悄悄躲起来喘口气,再重新调整好表情,回到那片熟悉又陌生的舞台上。

结语

最后只有学会了闭嘴,学会了不问,学会了把心事藏进不动声色的日子里。不是认输,只是倦了。